赖清德断崖式跌民调,台军却狂砸数百亿买5万架无人机?大陆激光武器笑了》
谁能想到,赖清德还没在台风天站稳脚跟,支持率就像断了线的风筝,直接跌进谷底。而此时的台军,不但没想着怎么救灾、稳民心,反而高调甩出一个堪称“史诗级”的大动作——计划采购整整5万架无人机!真不是开玩笑,这数字一出来,岛内外一片哗然,大陆这边的反无人机激光系统更是直接笑出了声。
这事听起来有点离谱,但背后的逻辑很简单——赖清德施政无能,灾难应对一团糟,支持率暴跌,民怨四起;民进党干脆不演了,转头在军事领域搞起“数字游戏”,幻想用“空中蜂群”撑起所谓“不对称战力”。只不过,他们没想到,大陆这边,刚好已经把专门“打蜂群”的激光武器部署完毕了。
赖清德上任不过两个月,就遭遇台风暴雨袭岛。大雨倾盆、山体滑坡、电力瘫痪,岛内百姓人心惶惶,纷纷呼吁当局出动台军支援救灾。结果呢?赖清德各种理由搪塞,拒绝调动军队。理由五花八门,从“军队不能涉政”到“气象数据不足”,但结果只有一个:没人来救,民怨炸裂。
展开剩余80%最新民调出来后,场面相当“惨烈”:满意度直接下滑5.8个百分点,不满意度飙到44.5%,形成所谓“死亡交叉”。什么概念?就是不满意的人,已经远远超过支持的人,对一个刚上任不久的领导人来说,这不是黄灯,是直接亮红灯。
就在全岛民众吐槽“政府只会开记者会”的时候,台军高调宣布了一项重磅计划:从2026年起,将分批采购4.875万架军用级“商规无人机”。再加上此前列装的3000余架,总数超过5万架。台军内部还给这些无人机分了个“甲乙丙丁戊”五种型号,看起来挺像回事儿。但你仔细一看,会忍不住笑出声。
最主力的“甲式”无人机,一共要买34000架,占了总采购量的七成。功能?主要就是侦察和目标指示,遥控距离6公里以内,抗干扰能力几乎为零,说难听点,就是大陆卖得很好的航拍玩具升级款。更讽刺的是,这些无人机虽然打着“岛内制造”的招牌,其实大量关键零部件来自大陆,有些企业甚至是整批从大陆采购后,贴上标签原地翻倍卖给台军。
打着“自主防卫”的旗号,结果靠大陆零件撑门面,这操作可以写进军事版的《笑话大全》。关键是,这玩意战时能不能用还是个问号。台军无人机系统目前连基本的组网都做不到,单兵操作居多,指挥中心数据无法同步、作战单位不能协同,一旦战争打响,不说能不能打中目标,连飞哪儿都不好说。
你再看看对岸,大陆最近刚刚发布了一款全新激光反无人机武器——OW5。这玩意在内蒙古测试时,全程高能输出,几秒就能精准击毁低空小目标,不依赖传统弹药,可持续作战。重点是:蜂群来多少,它就打多少,精度高、反应快、成本低。跟你台军那5万架“玩具无人机”一比,简直是高端打地摊。
大陆不止有OW5,还有“寂静猎手”激光平台、FK-3000饱和拦截系统、轮式激光炮、无人值守电子压制平台等一整套反无人机体系。这不是单点突破,而是全维度、网络化的猎杀系统。你就算派出再多无人机,也只是在给人家练手。
岛内舆论也看穿了这一点。有网友讽刺:“5万架高价玩具,还不如派人去种树挡风。”更有网民直言:“这不是战力升级,是战术花活。打仗是靠体系,不是靠数字堆。”
其实台军这波无人机操作,说白了就是一场政治秀。民进党不是真想打仗,是在做给美国看,做给岛内民众看。他们学乌克兰搞“蜂群战术”,想复制“以小搏大”的剧本,幻想靠一堆小飞机遏制解放军。但问题是,台海可不是乌克兰,地形复杂、纵深狭小,电子战系统一开,全岛都可能被压制,指挥链一断,那些无人机就是空中飘的废铁。
而且大陆早就对台无人机产业动手了。像汉翔、经纬航太这些台企,早已被列入大陆的出口管制名单,关键零件被卡死。你就算拼装出一堆无人机,没备件也玩不下去。一旦两岸局势紧张,这些工厂立刻“休克”,后备能力等于零。
这背后,其实透露出一种战略焦虑。台军很清楚,正面硬刚打不过,只能赌数量,赌“骚扰战术”。但战争不是数字游戏,靠的是体系协同、打击节奏、战略纵深。你这边飞一堆航拍机,对面早就用激光系统、电子压制、火炮联动等一整套打包上了。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抗,结局注定只是“数据表演”。
更别提,这笔数百亿新台币的采购大单,还得由岛内财政买单。民众刚经历灾难,结果政府把钱拿去买“玩具飞机”,谁不生气?这哪是“强军计划”,明明是“转移视线”。
这事最后恐怕就两种结局:一是战场上被激光扫光,一堆电路板碎片落地;二是财政炸锅,百姓怨声载道。不管哪种,赖清德想靠它扭转局势、提升支持率,恐怕都是痴人说梦。
真要谈和平、保安全,不是靠这些花架子武器,也不是靠对抗大陆搞“武装自慰”,而是回到民族统一、两岸融合的正确路上。现在的大陆,不但有技术、有力量,还有足够的战略耐性。而这场“无人机竞赛”,不过又一次验证了:民进党只会制造幻觉,而现实,总会来得更快也更猛。
发布于:安徽省
